道金斯引用了罗素(Bertrand Russell)被问到同样的问题时所作的回答: “你为什么费尽心思地将自己隐藏起来呢?”1

我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认同这个观点,因为神是看不见的,我们无法用身体的感官来直接感知创造主的存在。但事实上,伟大和慈爱的创造主真实存在的证据无处不在。使徒保罗在对第一世纪的外邦人讲道时就说,神总是通过他美善的作为来证明他的存在:“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 心喜乐。”( 徒14:17)。 创造主早已在各个方面都设立了清晰的路标来帮助我们认识他的存在,以下列出少数的几个例子:
首先是这个被造的世界,当我们观察周围的世界时,就会看到有许多迹象表明由于人类始祖亚当犯罪堕落,受造界已经败坏了,而且在“叹息劳苦”(罗8:20-22)。而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受造界蕴含着丰富的秩序、高超的设计、极度的复杂性、非凡的多样性,以及壮美绮丽的景色,所有这一切都指向有一位智慧高超、慈爱美善且全知全能的创造主。正如保罗说:“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1:20)。保罗说从这个被创造的世界就能知道有创造主,没有任何借口不相信他。
设计的证据
当我们看到一座高山上雕刻着巨大的人像,虽然我们不知道是哪位艺术家雕刻的,但我们也深深知道“那些雕像不可能是自己偶然形成的。”
完全正确!没有人真的会认为那些雕像是由风、雨或冰川的侵蚀所造成的。这些雕刻出来的人脸显然经过智慧设计和努力雕刻才能形成。
阿德莱德(Adelaide)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保罗(Paul Davies)虽然没有承认他相信创造主,但在他的《上帝的思想(The Mind of God)》一书中写道:
通过我的科学研究工作,我越来越坚信物理宇宙的巧妙组合是如此的惊人,以致于我无法接受宇宙是盲目产生的……我无法相信我们在这个宇宙中的存在仅仅是命运的巧合、历史的偶然或者宇宙大戏中的一个幸运的波动。2
当看到这个世界的受造奇妙之后,最热心的进化唯物论者也需要极大的信心来支撑他的“信仰”,而且还要想象很多盲目巧合的故事来自圆其说。而谦卑地相信智慧大能的创造主显然是更为合理的。
当然,硬着颈项偏行己路的人幻想出了许多越来越复杂的故事,来虚构天地万物是如何自己创造自己。CMI的事工为人们提供了识破和反驳这些想象故事的具体方法。 其实,我们只需要退一步思考一下进化论所宣称的整个故事,就很容易发现这个故事是违背常识的。

内心的证据
指向创造主的另一个路标就是人性,我们是按照神的形象被创造的(创1:27)。因此,我们拥有特 殊的智慧和能力,包括语言、理性、理想抱负、创造力、幽默感、探索精神以及敬拜的需求——人的这些能力在自然界中都是独一无二的,除了神创造之外无法解释这些能力。这些特质使我们与神所创造的其他生物都不同,也是创造主赋予每个人与他建立关系的能力。
在人性中,良心是表明神创造 的另一个路标。箴言20:27 论到人的心灵时说“人的灵是耶和华的灯,鉴察人的心腹”。人的良心会判断 是非和善恶。使徒保罗指出,即使那些没有神赐律法的外邦人,当他们遵行良心做事时,良心仍然会称赞他们;而当他们违背良心时,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罗 2:14-15)。
即使之前我们不知道神的“律法”, 但我们也知道撒谎、偷窃、贪婪和谋杀都是错误的。当我们违背良心时,良心就让我们坐立不安。良心所设定的标准和人犯罪后良心所产生的负罪感告诉我们有神——一切美善的源头和审判罪恶的主宰。
心中渴望永生
我们对永生的渴望是指向创造主的又一个路标。我们的心冥冥中知道人并非只有今生。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古埃及人会为死后做出精心且复杂的准备,即使他们并没有圣经告诉他们关于人死后的情况。他们对永生的渴望是从何而来的呢?世上的万物都在变化和走向衰败:
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天地都要灭没, 你却要长存。天地都要如外衣渐渐旧了。你要将天地如里衣更换,天地就改变了。惟有你永不改变。你的年数, 没有穷尽。(诗102:25-27)
我们在不同的时刻所感受到的“对永生的渴望”都指向了神按照他自己的形象样式创造了人。
灵魂的饥渴
指向神的另一个路标是我们都渴望人生有目的和意义。我们知道自己的猫什么时候饿了想吃东西(养过猫的人都知道,狗听主人的使唤,但猫会使唤人)。猫吃饱后就会心满意足地去玩耍了,对它来说下一顿饭似乎就是它视野的极限。但人却不能只活在物质的层面——至少不能长期那样活着。我们还渴求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我们希望获得尊重以及保持良好的关系。
这种渴望通常被称为“灵魂的思乡病”——确实如此,因为我们的灵魂真正渴望的对象就是神。正如大卫在诗篇所说:
神啊, 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 就是永生神。我几时得朝见神呢?(诗42:1-2)
路上的光
在所有指向神的路标中,圣经是最为清晰的。英国君王加冕时,会被授予一本《圣经》并被告知:“这本书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书,是神圣的法律,是神活泼的圣言。”当我们以谦卑和受教的态度读圣经时,就会发现圣经是超自然的智慧和力量的源泉。诗篇的作者祷告说:
“求你开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 诗119:18)。保罗提醒年轻的同工提摩太,圣经使人“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提后3:15)。
圣经的主题是耶稣基督,神的独生子,他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西1:15),耶稣是神存在和伟大的最清晰、最令人信服的见证。耶稣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14:9)。耶稣是神完美的形象。
而神对我们爱的最高体现是差遣他的独生子来到世上,在十字架上受死,将我们从罪中拯救出来,并将我们赎回归于他。十字架足以让我们相信神爱失丧的罪人(罗5:8)。耶稣说他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19:10)。
为了帮助我们找到通向神的路,神在各处都设置了路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耶稣。正如他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
参考文献和注释
1. From the Ben Stein documentary Expelled:No intelligence allowed, 2008.
2. Quoted in Strobel, L., The Case for a Creator, Zondervan, Grand Rapids, MI,p. 127, 2004.
本文原英文链接见:https://creation.com/en-us/articles/signposts-to-god.
彼得·豪 (PETER HOWE)
神学学士、硕士
彼得是一位训练有素的小学教师,在澳大利亚的卫斯理卫理公会担任按立牧师,牧养着几间教会。在退休前的几年里,他还在澳大利亚CMI的图书室工作,是有奉献精神且受欢迎的员工。
作者更多信息,参见:https://creation.com/peter-ho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