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3 1月 2023 10:29

奇特的翼龙

——受造界中最神奇的生物

翼龙(英文“翼龙”的意思是:“有翅膀的蜥蜴”)是造物主所创造的最奇特的动物之一。虽然它们被归类为爬行动物,但看起来更像飞鸟。它们长着喙——是动物王国中最怪异的喙。就像其他爬行动物一样,许多翼龙长着尖锐的牙齿和长长的尾巴。 但与大多数爬行动物不同,翼龙被许多学者认为是温血动物,这一特征与鸟类和哺乳动物相似。此外,爬行动物所特有的皮肤上的鳞片,也从未在翼龙的标本中发现过。

然而,因为今天的分类方法对爬行动物的定义是,包括除鸟类与合弓类(Synapsid,包括哺乳动物和已灭绝的类似哺乳动物的生物)之外的、所有具有羊膜卵的脊椎动物。所以根据这个定义,翼龙就被分类为爬行动物。尽管如此,翼龙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大卫(David Unwin)教授得出的结论是,翼龙拥有着让进化论者感到困惑的混合特征。1

 

为飞行而设计

总的来说,翼龙是优秀的飞行生物。一位权威人士甚至表示,它们“可能比现今天空中的鸟类和蝙蝠飞行的效率更高。”2

与鸟类一样,翼龙拥有既坚固又轻巧的中空骨骼,骨壁薄如纸牌。3 从翼龙的脑部结构来看,其神经系统的组织方式与鸟类的非常相似,具有飞行所必需的专门特征。4 它们的胸骨上甚至有用于附着飞行肌肉的龙骨突,与鸟类的胸骨一样。

但翼龙的翅膀更像蝙蝠(哺乳动物)的翅膀,而不像鸟类的翅膀。翼龙的翅膀是由一层坚韧的皮肤组成的,连接于身体和长长的第四根手指(称为“翼指”),但翼龙翅膀骨骼的结构不同于蝙蝠的翅膀。翼龙能够像飞鸟那样拍打双翅飞行,许多品种或许还能像鹰那样翱翔很远的距离。从远处看,翼龙的样子很像飞鸟。

 

大小悬殊

Quetzalcoatlus-Northropi
图1. 史上最大的飞行生物——风神翼龙

虽然有些翼龙像知更鸟那么小( 身长约 12-15 厘 米),但有些翼龙能长到一架小型飞机那么大。已知最大的飞行动物是风神翼龙(Quetzalcoatlus,图 1),它的翼展约为10-11米,5它巨型的头颅长达1.5米(包括喙)!由于某些种类的翼龙体型庞大,所以它们通常被称为“空中飞龙”,6有时也被称为“会飞的恐龙”,尽管它们不属于恐龙。

根据化石的证据,有报道称翼龙的身上覆盖着“绒毛”,这导致了“原始羽毛”的说法。但经过更仔细的分析,所谓的“绒毛”似乎是由动物死亡后,皮肤的胶原蛋白分解而成的。1,7 也曾有人宣称某些恐龙的身上有所谓的“羽毛”(绒毛),这可能也是皮肤的胶原蛋白分解而成的。8

进化论者声称,翼龙不仅是第一批能够飞行的爬行动物,而且还是第一批会飞的脊椎动物。但是如果要把一只陆地动物转变成飞行动物,它的身体构造几乎都必须作彻底的修改。而化石记录中没有找到任何能够进化成翼龙或其他飞行动物的“预备飞行”生物。

 

翼龙——独特的飞行者

在已知的生物中,唯有翼龙具有一个独特的小骨头,称为“翅骨”。翅骨与腕部连接,支撑着一片皮肤,在翅膀上可以作为 活动的前缘(前膜)。若调整前膜的角度,就可以增加 30% 的升力,从而可以在微风中起飞。前膜还让翼龙能够做出复杂的空气动力学操作,也有助于它们平稳地着陆。9

翼龙具有类似于蝙蝠和鸟类的一些适于飞行的特征,其中几个在上面已经提及了,包括大翅膀、超轻的骨架和紧凑的身体,上述三者都有这些共同特征。因此,缺乏专业知识的进化论信徒可能会认为,这些特征中至少有一部分是源自于共同的祖先。但这种观点却与进化故事的其他方面相矛盾,因此进化古生物学家必须认为,这种相似性“并非从共同祖先遗传而来,而是趋同进化的结果。”10就是说,这三类动物各自独立进化出了这些特征。但是,实际上任何一种飞行动物都不可能从不会飞的祖先进化出来,因此趋同进化的假说只是让这种不可能性成倍地增加。

 

依然迷雾重重

Aerodactylus-scolopaciceps
图2. 翼龙是高效的飞行者

关于这些生物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例如大部分翼龙的头顶上有一个醒目的头冠(图2),但这有什么作用呢?因为不同种类翼龙的头冠差别很大,因此其功能可能是帮助它们识别与自己同种的翼龙以进行繁殖;另一种可能性是有助于散热,或者有助于在飞行过程中转向(作为方向舵)。也可能头冠兼具上述多种的功能。

虽然已经发现了翼龙的蛋,11甚至还有一些幼年的翼龙(其中一只仅有 2 厘米长),但我们对它们的求偶、交配和育儿方式都知之甚少。12

其他问题还包括:没有羽毛的翼龙在夜间是如何保暖的?它们是如何调节体温的?这对它们的地理分布有什么影响?它们是否像今天的大多数爬行动物一样会避开寒冷的地区?事实上,“关于翼龙的生物学和生活方式,仍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13线索是如此地扑朔迷离,我们要清楚了解这些神奇动物的生活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14虽然科学家普遍同意翼龙善于飞翔,但对于它们究竟是如何飞翔的还存在争论。15

Scleromochlus
图3. 对翼龙所谓进化祖先的“最佳猜测”

 

毫无进化的迹象

Pterodactylus-antiquus
图4. 德国发现的保存得精美绝伦的翼龙化石

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关于翼龙起源于非翼龙类生物的证据。进化论者就连看似合理的想象进化故事也提不出来。他们最多就猜测翼龙起源于斯克列罗龙(Scleromochlus,见图 3),称它们是翼龙的祖先。但这种动物的身体就像蜥蜴,腿细长像美洲鹤的腿,与任何翼龙都差别巨大。

而另一项研究将兔蜥(一种小型的陆生爬行动物)作为翼龙的祖先,但补充说:“……在没有原始翼龙化石的情况下,很难研究飞行是如何在这组生物中首先进化出来的。”16

其实翼龙的化石非常丰富,足以将它们划分为 150 个不同的种。172001 年在德国发现的翼龙化石保存得非常完好,甚至连翅膀结构的细节都清晰可见(图 4)。除了南极洲以外,每个大陆上都有发现翼龙的化石。18尽管如此,从未有人发现任何进化论者所假设的、陆地动物向着翼龙进化的渐变生物的化石。所以进化论者对翼龙的进化提出了几种假设(但都没有证据)。研究人员被迫(从他们的进化论角度)得出结论,称翼龙的化石记录“极其不完整”,19虽然人们自 19 世纪初以来就开始研究翼龙古生物学,而且近年来发现了很多翼龙的化石。20

第一只翼龙就是一只完整的翼龙,进化论者称它们从非翼龙动物逐渐进化而来是没有任何证据的。总而言之,翼龙与所有想象中的进化祖先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完全符合创世记的记载(各从其类),而反对着进化的假说。 

翼龙为何灭绝?

世俗主义者仍在争论导致翼龙灭绝的原因。我们生活在一个物种不断灭绝的世界中,原因包括栖息地的消失、基因的退化、疾病和被捕猎(包括人类)。翼龙的灭绝可能不是由于单一的原因,更可能是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有些人质疑它们是否真的已经灭绝,其依据之一是犹他州的一幅岩画,某些人认为那里画的是一只翼龙。但现在通过先进的成像技术显示,那是分别绘制的图案碰巧组合成为了翼龙的样子。1 还有两张照片,都展示了一批内战时期的士兵与似乎是一只刚刚被杀死的翼龙的合影。两张照片所显示的士兵与“翼龙”都不相同。然而,这些看起来很可能是近年摆拍的,因为其中有些纰漏,例如,一张照片中的士兵佩戴着只有军官才会戴的皮带扣。2

偶尔,可靠的观察员(例如航空公司的飞行员)会声称他们见到了翼龙。然而,很难验证在飞行中看到的生物是翼龙还是鸟类。即使判断其大小也很困难,因为在天空中很少有其他已知大小的东西可以与之比较。虽然今天翼龙很可能已经灭绝,但如果某些物种(也许是体型小如知更鸟的翼龙)存活到现代,却也不足为奇。

 

  1. De Pastino, B., Prehistoric Utah rock art does not depict a pterosaur, study confirms, westerndigs.org, 21 Oct 2015.
  2. Both photos have assertions of copyright for 2000, by 20th Century Fox Film Corp. and by Regency Entertainment.

翼龙上方舟

由于无法进行 DNA 比较或杂交实验,很难估计翼龙到底有多少个创造类(Baramins)。然而,方舟上应该有一对或多对翼龙类的动物。从创世记 7:14 和其他地方我们了解到每一类会飞的“鸟”都至少有一对上了方舟(这是“挪亚洪水是全球性的”另一个明显的支持证据,因为大多数会飞的物种都能逃脱区域性的洪水;但对于全球洪水,只有上方舟才能幸存下来)。希伯来语中“鸟”的意思是“飞行的生物”,这包括蝙蝠和翼龙。似乎为了强调所说的不止是鸟类,创 7:14 经文在提到“一切禽鸟,各从其类”之后,还加上了一句“各样有翅膀的活物(Every winged creature)”(译者注:但中文版的创 7:14 省略了这句)。 

翼龙颈骨的惊人设计

在这篇文章接近定稿时,威廉姆斯(Williams)发表了一篇论文,解开了最大的翼龙(神龙翼龙科,包括风神翼龙)的一个重大谜团。1这些翼龙的脖子“长得离谱”——比长颈鹿的还长,支撑着一个巨大的头颅(头部本身就有 1.5 米长)。2这么长的脖子如何能够承受巨大头颅的重量?甚至可能用喙衔住猎物的时候也能够强力地飞行?

研究发现这些翼龙的每个颈椎骨中央都有一个神经管,内含有脊髓。神经管通过又细又薄的支柱(骨小梁)与椎骨的外壁连接,这些骨小梁呈螺旋状排列,并且相互交叉,就像自行车轮的辐条那样。即使只有 50 根骨小梁也几乎可以让颈椎骨支撑重量的能力加倍。而至今没有其他已知的动物的颈椎骨具有这种结构。

研究人员承认:

虽然翼龙有时被认为是进化的困局,而这些新的发现进一步表明它们异常的复杂和精妙。它们的骨骼是生物学的奇迹——极轻但又坚固耐用。

See ref. 1 – used with permission颈骨工程

 

  1. Williams, C.J. and 7 others, Helically arranged cross struts in azhdarchid pterosaur cervical vertebrae and their biomechanical implications, iScience 24(4):102338, 23 Apr 2021.
  2. Paleontologists unlock secret of azhdarchid pterosaurs’ extremely long necks, sci-news.com,15 Apr 2021.

 


参考文献和注释

1. Unwin, D.M. and Martill, D.M., No protofeathers on pterosaurs,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28 Sep 2020.

2. Unwin, D., The Pterosaurs From Deep Time, p. 8, Crescent Books, New York, 2006.

3. Martin, R., Earth’s Evolving Systems: The History of Planet Earth, p. 406, 2nd Edn, Jones & Bartlett Learning, Burlington,
MA, 2016.

4. Witmer, L.M. and 3 others,Neuroanatomy of fl ying reptiles andimplications for fl ight, posture and behaviour, Nature 425:950–953, 2003.

5. Earlier estimates were up to 15 m.

6. Unwin, D., ref. 2, p. 2.

7.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 Naked prehistoric monsters! Evidence that prehistoric fl ying reptiles probably had feathers refuted, port.ac.uk, 28 Sep 2020.

8. See Tay, J., Feathered pterosaurs:ruffl ing the feathers of dinosaur evolution, J. Creation 33(2):93–98, 2019; creation.com/feathered-pterosaurs.

9. Sarfati, J., Pterosaurs fl ew like modern aeroplanes, Creation 28(3):53, 2006; creation.com/pterosaur.

10. Unwin, D., ref. 2, p. 7.

11. Witton, M.P., Pterosaurs: Natural History,Evolution, Anatom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3, p. 74.

12. Caple, L., Pterosaur Rulers of the Skies in the Dinosaur Ages, Houghton Miffl in,Boston, MA, p. 18, 2004.

13. Yang, Z. and 8 others, Pterosaur integumentary structures with complex feather-like branching.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3:24–30, 2019, p.24.

14. Quoted in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ref. 7.

15. Brown University, Study casts doubt on traditional view of pterosaur fl ight, News from Brown, brown.edu, 23 May 2018.

16. Venditti C. and 4 others,150 million years of sustained increase in pterosaur fl ight effi ciency, Nature 587(7832):83–86, 2020.

17. Witton, M.P., ref. 11.

18. Caple, L., ref. 12.

19. Buff etaut, E and Mazin, J-M. (eds.),Evolution and Palaeobiology of Pterosaurs, The Geological Society,London, 2003, p. 129.

20. Buff etaut and Mazin, ref. 19, p. 1.

 

 本文原英文链接见:https://creation.com/pterosaurs.    

杰瑞 • 伯格曼 (JERRY BERGMAN)
文科学士、理学学士、理学硕士、文学硕士、教育硕士、公共卫生硕士、职业健康硕士、博士

伯格曼博士总共有5个硕士学位和2个美国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他的学位涵括生命科学、生物制药、职业健康和公共卫生、社会和行为科学等领域。他在学院中执教多年,并在专业的研讨会中发表超过100篇论文。他还撰写了超过1000份出版物,包括43本书和专著。

 

作者更多信息,参见:creation.com/dr-Jerry-Bergman.

 

阅读 794 次数

Please insert your API key for mailchimp.